《12·12》中国第一部大型实景影画

发布时间:2017-03-03 23:47:00浏览次数:1661

       很多人知道华清池并不是从杨玉环与李隆基的千古爱情开始,而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1931年,日本侵占了我国东三省,建立伪满洲国,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将东北军撤至关内与红军作战。时任“剿总”副总司令的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的西北军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多次规劝蒋介石放弃剿共政策,一致对外,共同抗日,但蒋介石固执己见,对张、杨两将军的建议屡加痛斥。
       12月12日凌晨,张杨联合发动兵谏,派东北军卫队营突袭蒋介石的行辕华清池,经过一番激战,蒋的侍卫大都被消灭,蒋本人当时住在五间厅内,听到枪声,仓皇出走,过飞虹桥,越过后围墙向山上逃去,藏在半山腰虎斑石旁一条石缝内,天亮后,被搜山的部队发现,带回西安。这便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华清池因此再一次被世人嘱目。
 
 
       《12·12》影画剧是华清宫继舞剧《长恨歌》之后的又一重大文化旅游演艺项目。
       该剧取材于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在华清池发动“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历史故事。全剧通过烽火古城、矛盾激化、匆匆密谋、箭在弦上、枕戈待旦、大战在即、枪声破晓、统一战线、世事沧桑等十幕剧情,全剧故事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剧情细节感人,剧时长60分钟。300个高科技场景,3600秒黑科技演绎,以令人震撼的视觉、听觉效果,从不同视角展现了一个民族在最危难时刻的命运抉择。在故事原发地演绎真实历史事件,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西安事变”鲜为人知的历史原貌。
 
 
       中国第一部“影画”节目表现形式,山水风光、历史实景以及高科技立体舞台装置高度结合,运用高端科技灯光、音响、机械装置设备以及多媒体投影技术、剧院技术和蒙太奇等电影表现手法,达到现代科技与文化景观融合、电影画面与舞台戏剧融合的创意效果。
 
 
       开始进场,楼道外,转角处,演员们开始进入自己的角色,人类浩瀚的历史恍若梦幻,时而是璀璨斑斓的光影娑婆,时而是不堪回首的噩梦连连。随着昏暗的灯光及具历史性的真实音效把我带到了80 年前,慢慢走进那个永远铭刻于心的日子——12·12 史实空间 ......
 

       9.18事变后,中华民族陷于危亡时刻,南京政府各派纷争,劳苦大众如坠地狱,极尽煎熬。东北军在张学良的带领下溃逃西北,奉蒋介石令,消灭红军。爱国学生请愿游行,要求抗日救国,一致对外。国民党宪兵和警察阻拦游行队伍,矛盾一触即发。蒋介石专机从远处飞来,张学良劝退游行队伍,蒋介石到达西安,亲自督战。 
 
 
       “西安事变”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与“一二·九”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1936年12月9日,为纪念“一二·九”北平学生爱国运动一周年,西安一万多名学生大规模游行请愿,此活动成为西安事变的一大导火线。“1936年12月9日,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高潮中,西安各大、中学校的学生,为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请愿活动。”
 
       2月8日晚,各校的后援会都作了动员安排,同学们连夜赶制了标语和手旗。9日黎明前各校的同学分头整队出发,西安城内几条大街上歌声、口号声此起彼伏,惊醒了熟睡中的人们。
       由各校组成的一万多人的游行请愿队伍,在南院门“西北剿总”门前的广场上,游行代表团正要宣布大会开始,突然一只队伍出校门时,遭到反动警察开枪阻止,当场把一个十二岁的小学生打成重伤。消息传开,全场群情激愤,齐声高喊:打倒汉奸卖国贼!惩办枪杀学生的凶手马志超(西安警察局长)!为受伤小朋友报仇!抗议声和痛骂声一阵高过一阵,南院门前周围的群众也挥动双手喊起口号,痛斥反动军警惨无人道。
 
 
       大会在庄严激昂的气氛中宣布开始。代表团宣读了请愿书,即督促政府援绥抗日、停止内战宣言。宣言呼吁:我们坚决主张全民不分党派、不分阶级、不分信仰、不论男女共同抗日。要求国民党政府立即停止剿共的军事行动,组织“援绥联军”枪口对外,共同抗日。全场一万多人听了宣言,齐喊赞成!拥护!随之,代表们便向“西北剿总”递交请愿书,并将印好的请愿传单散发给大家。
 
       但是请愿的队伍遭到各种阻扰,然后决定徒步向临潼进发。蒋介石闻讯后,立即下令派兵在十里铺、浐河桥一带堵截,并且扬言“格杀勿论”。为避免学生流血牺牲,张学良亲自驾车追赶到十里铺,向学生发表讲话,深情地劝说学生返回,并承诺一星期内,一定以事实答复学生。面对张学良将军如此诚恳的态度,学生整队而归。
 
 
       蒋介石下榻华清池,张学良与蒋介石就抗日及剿共问题产生矛盾分歧,为求蒋介石调转枪口一致对外,张学良含泪下跪。蒋介石怒吼着拍了桌子:“攘外必先安内!”两人不欢而散。
 
 
       东北军、西北军各部召集队伍,部署捉蒋任务。张学良电话邀请蒋介石到西安看秦腔《十面埋伏》,蒋介石婉言谢绝。行动撤销,部队带回。
 
       张杨二人再次商讨行动方案,经过缜密侦查,周密部署,最终决定12月12日凌晨6点准时在临潼和西安同时打响兵谏行动。
 
 
       12月12日凌晨2点,蒋介石、张学良、杨虎城三人夜不能寐。蒋介石与宋美龄通电话,告知他与张学良、杨虎城之间的矛盾冲突;刘桂五与妻子告别;杨虎城与母亲告别。兵谏部队各就各位,战斗即将打响。
 
 
       12月12日凌晨4点,兵谏部队在华清池与蒋家卫队士兵擦枪走火,行动被迫提前。刘桂五、王玉赞、孙铭九指挥战士冲向五间厅,舞台中心形成庞大的战斗场面。蒋介石慌不择路,跳窗而逃。赵寿山、宋文梅在西安指挥17陆军成功解除蒋军和警察局全部武装,抓捕陈诚、朱绍良、卫立煌、蒋鼎文等军政大员。
 
 
       12月12日早,东北军、西北军增派兵力,在临潼四处搜索蒋介石,张杨二人焦急的等待前方消息。很快,东北军将士在骊山捉到蒋介石的消息传来,张杨二人长舒一口气。12月24日,在中共和周恩来同志的积极斡旋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张学良陪同蒋介石、宋美龄返回南京。
 
 
       1949年9月17日夜11点,杨虎城在贵州戴公祠被特务杀害,时年56岁,距西安事变 14 年。
       1975 年 4 月 5 日夜 11 时,蒋介石因并发性心脏病在台北市郊官邸去世,享年 88 岁,距西安事变 39 年。
       2001 年 10 月 15 日下午 2 点 50 分,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 101 岁,距西安事变 65 年。
自此,西安事变“三位一体”的亲历者均已作古。今天,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正全然一新,昂首阔步,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华清池五间厅留下的那个弹孔,已经被耀眼的霞光所淹没,而一个民族未来伟大复兴的梦境正逐渐向我们走来。
 
       一些不为人知的史实。同时,强调西安事变原发地五间厅的主场性概念。从不同视角出发,客观展现历史原貌。紧紧扣住 12·12 这一天发生的事件,强调其紧迫性和历史意义。整个戏剧从蒋介石突然降临到抓住蒋介石的戛然而止,不做主观评判,不拖泥带水,不去着力表现事变后续的史实,从而巧妙回避了一些历史的敏感问题。
 
       整个舞台用“钢铁结构”来表现历史的厚重,战争的冷酷和男人之间的较量。舞台中心用“纸张”的质感来表现人们对历史的铭记和战争面前生命的柔软。舞台美术风格用现代“解构主义”将西安城的元素分布在舞台各处。舞台机械动作以新媒体技术的巧妙运用,舞台灯光与声效的完美融合,充足发挥和展现舞台的多元化效果,使整个舞台灵动而时尚,打破了传统历史题材演出的沉重感,使整个舞台绽放着灵动的生命力,也让我充分了解了西安事变的来龙去脉,即使看完演出还久久沉浸在剧情中无法自拔。